+更多
专家名录
唐朱昌
唐朱昌
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复旦大学俄...
严立新
严立新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陆家嘴金...
陈浩然
陈浩然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国际刑法研究中心主任。...
何 萍
何 萍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荷...
李小杰
李小杰
安永金融服务风险管理、咨询总监,曾任蚂蚁金服反洗钱总监,复旦大学...
周锦贤
周锦贤
周锦贤先生,香港人,广州暨南大学法律学士,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
童文俊
童文俊
高级经济师,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现供职于中...
汤 俊
汤 俊
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安全学院教授。长期专注于反洗钱/反恐...
李 刚
李 刚
生辰:1977.7.26 籍贯:辽宁抚顺 民族:汉 党派:九三学社 职称:教授 研究...
祝亚雄
祝亚雄
祝亚雄,1974年生,浙江衢州人。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
顾卿华
顾卿华
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现任安永管理咨询服务合伙...
张平
张平
工作履历:曾在国家审计署从事审计工作,是国家第一批政府审计师;曾在...
转发
上传时间: 2011-01-03      浏览次数:1448次
今年银行业信贷发放求均衡 海外扩张重起步
关键字:热钱

2011年01月02日 15:28 来源: 新华08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在以调整经济结构为特征的“十二五”开局之年,银行业将继续转型之路。信贷发放将在实体经济需求和通胀压力之间寻求平衡,并在未来本土盈利空间收窄的背景下,加大“走出去”的步伐;2010年以来银行、保险、证券相互投资加强的趋势在2011年将得到延续,混业经营将以金融控股集团的形式平流稳进。

  一、银行信贷在实体经济需求和通胀压力之间寻求平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2011年实施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都传递出了清晰的信号——银行新增信贷将在实体经济需求和通胀压力之间寻求权衡。

  市场预测,2011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从信贷控制、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方面进行调控。预计本轮调控中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达到20%,2011年可能加息2-3次以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2011年贷款增速将回归常态,增速降至14%上下的历史平均水平,新增贷款6.5万-7万亿元。

  建行副行长朱小黄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说明政府希望2011年经济波动不要太大。这就意味着要求信贷既要回归常态,又要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支持经济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需要在矛盾中找寻平衡点。

  据此,2011年建行的信贷将延续2010年下半年的投放节奏,总量将较2010年的7000亿元有所减少。“信贷收紧是相对2010年而言,是有限的,不会妨碍经济发展,还留有足够规模保证充分的投放能力。”朱小黄说。

  建行2011年将继续实行有保有压的原则,确保信贷四大投放方向:一是保障国家确定的重大项目,二是战略型新型行业,三是“三农”和中小企业,四是民生工程。

  他同时指出,2011年较为特殊,是“十二五”的开端之年,有不少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项目上马,因此对于一直坚持审慎发展原则的建行来说,要防止一季度信贷暴增。

  在具体的信贷操作上,各家银行对于房地产等可能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或通货膨胀的领域会严加控制。同时,为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将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步伐。

  朱小黄说,下一步,建行将把大量信贷投向保障性住房开发,并争取多与地方政府合作,加大一些适宜地区城中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工行将保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与均衡投放,更加注重通过提高贷款周转速度和运作质量来满足客户多样化融资需求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

  工行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对可能引发通胀的信贷投放,严堵境外“热钱”流入;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同时,工行将推进信贷结构大调整,支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农业银行董事长项俊波表示,2011年农行的工作主线,是夯实全行管理基础,切实提升盈利能力,有效防控风险;加快经营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强化资本约束,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抓住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契机,大力拓展县域市场,培育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对于2011年的银行业绩,市场预测2011年银行息差小幅扩大,尽管新增贷款额度下降,但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提升议价能力,在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背景下,盈利能力将得到保证。

  不过,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的信贷规模增长很快,而银行盈利和资本金补充的渠道方面还没有进一步完善。因此,随着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监管要求的提高,虽然目前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但仍面临很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二、银行新一轮海外扩张或将开启

  从2011年开始的三五年,正值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发展时期。由于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加之经过这轮金融危机,海外银行业的估值水平普遍比较低,因此有观点认为,流动性充裕的中国银行业现在“走出去”恰逢其时。

  与此相对应,近期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农业银行董事长项俊波、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等几位国有大行高管均谈到中国银行业“走出去”,这似乎预示着大行新一轮海外扩张正在开启。

  肖钢表示,后危机时代是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良机,因为西方金融机构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重挫,恢复元气需要一定的时间。项俊波也表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和人民币“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为中资银行“走出去”创造了条件。

  姜建清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逐步走向成熟,本土经营的盈利空间有所收窄,中国银行业在立足本土经营的基础上,也需要通过加快在境外市场特别是平流稳进新兴市场的扩张,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实际上,2010年以来工商银行的海外扩张较为积极。截至2010年9月末,工商银行境外贷款及其他达到3401.57亿元,约占贷款总额的5.18%,较2009年末提高1.08个百分点,扩张速度超过了金融危机前。

  近日工行低价收购了美国富通证券的固定收益清算业务,以助力工行在美分行的结算业务,提高竞争力。

  有消息称,姜建清表示,五年内工商银行海外资产占比要达到10%。截至2010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境外分行及子公司总资产达到616.37亿美元,约占该行总资产的3.2%。

  对于银行“走出去”,监管层表示支持。有消息称,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近期表示,为加快国际化进程,中资银行应该将新设分支机构为主的国际化方式,转变为兼并收购和新设分支机构并举。而银监会也将按照互惠互利和对等原则,在对外国银行机构开放的同时,推动中资银行在海外目标市场的发展。

  事实上,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无论在亚洲、非洲还是在美洲、大洋洲都可以看到中资企业扩张的身影。伴随着企业“走出去”,我国银行也开始了海外扩张。总体看,中资银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时也有效带动了银行业务发展,实现了银企双赢。

  然而,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综合化的特点,银行提供单一产品或简单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走出去”企业的需求。

  专家表示,要为大中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跟随式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业必须大力提升自身的管理理念和水平,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

  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表示,进出口银行在“十二五”时期将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综合运用项目融资、联合融资、银团贷款、贸易融资、保函等金融手段,积极支持中国企业探索新的投资合作方式,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

  埃森哲管理咨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特雷弗·格鲁津表示,如果银行走出国门的主要目的是追随自己的大客户,在一些地理位置关键的地区提供基本服务,选择在海外开办分支机构是一个比较好的、合情合理的战略。

  除了在海外设立分行,未来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可能会增多。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在本币处在升值进程中,购入更多的境外资产应该是个明智之举。

  项俊波表示,虽然内生性增长短期内仍是中资银行的主要发展途径,但中资银行可以考虑以入股或收购外资公司作为海外拓展的方式。

  中资银行在海外并购时面临一些比较大的挑战,如对母公司和被收购公司的整合方面的尽职调查,以及将被收购公司真正地融入到母公司来等等。专家指出,如果银行的目的是了解一个全新的市场、为日后更大的动作做准备,进行小比例股份投资的“试水”不失为一种选择。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资银行进入发达国家的难度相对较大。对此,专家表示,这不仅仅是中资银行才会遇到的问题,一家英国银行购买法国或德国的银行时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挑战。对中国的银行来说,在真正启动并购程序之前,花大力气分别在目标国政府、行业、社会社区的层面做好沟通工作很有必要。

  肖钢认为,中资银行应该从东南亚、中东、南美、东欧和非洲等高成长新兴市场入手,因为新兴市场的文化认同感强,中国金融机构也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三、监管铁律不容逾越 金融控股集团发展将平流稳进

  随着商业银行的重组、上市,我国银行业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当前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息差收入,会随着未来利率市场化和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而逐渐缩减。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银行业开始谋求综合化经营。2010年以来,银行、保险、证券相互投资趋势加强,尤其是商业银行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成为其实现收入多元化、抵御经济危机的“良方”,综合性金融集团发展稳步向前。

  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控股集团在境内收购保险公司,在境外则搭建了投行平台。专家表示,综合经营的银行具有存款和流动性资金优势,比独立投资银行更具竞争力,能为信贷客户提供投资银行服务。

  而西方大型银行的经验表明,通过发放贷款而与企业结下长期关系,可使自己更容易在资本市场业务上与投资银行的竞争中胜出,因为企业更愿意选择其信贷机构作为证券承销商。

  在未来一段时间,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集团、中信和平安等纯粹金融控股集团将是我国综合经营的主体,代表我国金融综合经营的方向,并在发展中谨慎前行。

  目前我国是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典型国家,正是出于对风险的担忧,监管层对于推进混业经营态度显得较为审慎,并表现出对风险的担忧。

  综合经营的机构内部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即使在公司内部建立防火墙,也无法消除市场对关联交易风险的担忧。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强调指出,要加强对综合化经营的风险隔离,着力构建“防火墙”机制,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信贷资金不进股市,银行贷款不托房市”的监管铁律。

  蒋定之认为,综合化经营降低了金融机构运营的透明度,滋生出利益冲突和内部交易等弊端,增加了风险识别、金融监管的难度。

  据了解,根据监管层的意见,针对综合经营试点,将坚持“审慎态度”和“稳步试点”的原则。基于上述原则,“一心一意搞好主业”成为当前形势下监管层反复强调的要点与重点,因此,混业经营在短期内难以成型。

  此外,金融机构在综合化经营方面只是处在布局阶段,“名”至“实”未归。目前除中行外,其他几大银行的非银行子公司的资产不足集团资产的5%,利润占比不足2%。但是,随着混业趋势的加强,对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措施、监管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银保合作为例,11月初,银监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规定,禁止保险销售员驻点银行,原则上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采用“1对3”的模式。

  专家表示,银监会一纸禁令将使得银保业务在短期受到较大冲击,并促进其在未来加速转型。而在银行入股保险公司政策限制逐渐放宽的背景下,未来银行系保险公司或将实施严格的排他性银保协作模式,改变银保市场的格局,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

  另外,市场在肯定银监会防范银保销售风险的同时,也担忧直接叫停银行网点驻点销售的规定涉及到保险行业的利益,由银监会一家发布禁令是否合适。这暴露出跨行业监管中存在的协调问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目前金融控股公司尚没有对应的监管部门。没有为金融控股公司制定统一的监管法规,容易出现对部分金融交叉产品的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难以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蒋定之表示,监管层应加强专业化的分业监管,尤其要对跨业经营的银行机构实行严格的并表监管制度,消除监管衔接缝隙和真空地带。

  据悉,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有关综合经营的规章制度,以规范金融综合经营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