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tmoney.com2010年12月24日 22:46 华夏时报
2010年12月11日,马克·麦道夫被发现在家中上吊自杀,他的父亲伯纳德·麦道夫——史上最大“庞氏”骗局的制造者再度回到公众的视线。6天后 ,麦道夫骗局中最大的个人受益者的遗孀同意归还其丈夫在这场骗局中获得的72亿美元虚假利润,是此案目前追回的最大一笔损失。但相比648亿美元的诈骗金额,这个数字不过是它的九分之一。
2010年12月11日,一个名叫马克·麦道夫的人被发现在他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家中上吊自杀,而他两岁的儿子当时正在另一个卧室中熟睡。这起令人叹息的事件让另一个和他拥有同样姓氏的人再度回到公众的视线,这个人就是伯纳德·麦道夫,马克的父亲,史上最大“庞氏”骗局的制造者。
648亿美元的骗局
就在两年前的同一天,伯纳德·麦道夫对登门调查的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坦白,自己前一天对他两个儿子马克和安德鲁说的也就是他们向执法部门举报的事情,都是真的——他的投资基金是一个“巨大的谎言”。就这样,一场隐瞒了20年左右的金融骗局一夜之间昭然天下。
至今都没有人知道,麦道夫究竟骗了多少钱。但案发前不久,麦道夫对公司的4800名客户称,他们的账户结余总计648亿美元,据此,检方将他的欺诈金额定为648亿美元。虽然只是一部分,但这个数字已足以刷新个人金融诈骗史上的最高纪录。
从好莱坞到体育界再到慈善业,从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到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从美国本土到欧洲大陆再到大洋彼岸的日韩,超级富豪、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明星、联邦参议员、中产阶级家庭,甚至还有麦道夫自己的朋友,都是不完全名单上的受害者。用《纽约时报》的话说,麦道夫欺骗了华尔街,玩弄了全世界。
2009年3月12日,站上审判席的麦道夫承认了检控方对其提起的包括证券欺诈、投资顾问欺诈、邮件欺诈、通讯欺诈、洗钱、作虚假陈述、作伪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供虚假文件等在内的所有11项罪名,但拒绝揭发其他人,只坚称自己负全部责任。
麦道夫供认,自己的公司于1991年开始利用“庞氏”手法行骗。这种在世间流传了80多年的老套骗术实际上就是用新客户的钱向老客户支付利息和回报。麦道夫承认,这些年,他根本没有拿客户的钱进行再投资。这意味着他不会有什么收益,因此需要更多的新投资者为他提供周转资金。不过,他并没有将这些新资金用于投资,而是将它们都存在曼哈顿大通银行(也就是后来的摩根大通)的账户里,用它们向早期客户支付承诺的投资回报。
这种依靠发展“下线”的做法一旦开始,就很难再回头。最后,当2008年经济危机降临,资金紧张的投资者纷纷要求撤出自己的投入时,麦道夫的融资“金字塔”也轰然倒地。面对高达70亿美元的索回要求,根本没有这么多钱的麦道夫只好选择公开自己的罪行。
骗子的两大“法宝”
SEC后来在对麦道夫公司的两名雇员的指控中揭露了他们的作假手段:公司为每一个客户量身定做虚假的交易报告。比如,如果麦道夫决定给某位客户回报,员工就根据以前的交易数据杜撰一次交易,使其结算后获得的利润正好等于麦道夫要求的数字。
麦道夫向客户许诺了很高的投资回报,而且似乎一直可以兑现,这是麦道夫行骗的一个重要“法宝”。有些投资者得到的回报甚至高达46%。赚钱的假象让客户源源不断地送上门来。
但从“伯纳德·L·麦道夫证券投资经纪公司”这个名字来看,这家公司本该经营的是证券投资经纪业务。事实上,麦道夫正是利用这部分业务的合法身份和优异业绩,来掩盖另一部分非法的业务。2001年,他的公司被评为纳斯达克交易所提供上市咨询的三大经纪公司之一及纽交所第三大经纪公司。但麦道夫从未告诉客户,他位于18层和19层的经纪公司与17层的投资咨询公司之间毫无业务关联。“麦道夫公司向SEC调查人员出示的大量资料都是关于合法的经纪交易活动。”据麦道夫的一个投资者后来在对摩根大通提起的起诉书中说,“SEC轻而易举地相信了,并没有进一步深究投资咨询业务是否合法。”
麦道夫的骗局安然运行17年,还有赖于另一个“法宝”,那就是故弄玄虚。
在华尔街金融圈,麦道夫不仅是股票交易专家,还可算是美国证券业里程碑式的人物。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他和弟弟皮特就因推行革命性的电子交易业务而声名大振,他们的电子操作系统让纳斯达克的股票交易时间从数小时甚至数天缩短至短短几秒之内。而他后来也成为纳斯达克交易所的主席。在金融监管者眼里,麦道夫还是一位市场机构和交易领域的专家,他在多个委员会中担任要职,并为SEC做义务顾问。他还是股票市场重组改革的积极倡导者。
麦道夫很好地利用了他受人尊重的专业身份。他可以为你管理资产,保证每年为你带来10%-20%甚至更高的回报,但前提是,不要提问题。他口中的一句“内部消息”足以抵挡鲜有的质疑。他以“房间里最聪明的人”的姿态拒绝对一切疑惑进行解释,用不可拂逆的威严将自己抬上“神坛”。
漫长的讨债路
最终,71岁的骗子麦道夫被判入狱150年,并处罚款1710亿美元。这意味着他的晚年将在监狱中度过,而他的家产都要被拍卖或是没收,正义似乎已经得到伸张。但直到不久前,悲剧还在发生,案件背后的许多谜团至今依旧没有解开。除了麦道夫之外,还有谁是骗局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那些钱到底去了哪里?
为了替受骗的投资者讨回损失,法庭指定的受托人Irving Picard和SEC一直都在全球范围展开追索。Picard的首席律师称,由于采用了发展下线的欺骗策略,麦道夫的投资者中,约有一半是“彻底的赢家”。
12月7日,Picard向瑞银集团额外追索5.55亿美元,加上之前的20亿,Picard两次诉讼共要求返还25亿美元。此前,Picard还起诉了摩根大通和汇丰控股,分别对其追索64亿美元和90亿美元。1年多来,被Picard和SEC告上法庭的还包括麦道夫的子女、弟弟和亲戚、奥地利银行家Sonja Kohn及其经营的奥地利银行等银行、花旗银行、美林、为斯皮尔伯格等好莱坞名人打理投资的Stanley Chais、97岁的商人兼慈善家Carl Shapiro……
在Picard的努力下,12月17日,麦道夫骗局中最大的个人受益者Jeffry Picower的遗孀同意归还其丈夫在这场骗局中获得的72亿美元虚假利润,是此案目前追回的最大一笔损失。在已知的648亿美元诈骗中,迄今为止只追回不超过六分之一。
伯纳德·麦道夫是“庞式骗局”的现代传承者。在其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家庭悲剧之外,他以个人的方式扮演了与雷曼兄弟公司一样的历史角色:掀开了复杂的华尔街金融体系的底牌,告诉世人在那些聪明无比的规则设计背后,仍然是持续了几千年的负面人性在起着决定性作用:贪婪。伯纳德·麦道夫既利用了自己的贪婪,也利用了别人的贪婪,最终,把自己和华尔街都请下了“神坛”。
当世人今后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伯纳德·麦道夫将成为不能不被注释的角色。这一角色既是金融危机的历史记录,也将是负面人性的历史记录。
名片
伯纳德·劳伦斯·麦道夫,1938年4月29日生。美国著名金融经纪人,前纳斯达克主席,美国历史上最大诈骗案制造者。2008年,他以648亿美元诈骗金额创下个人金融的诈骗史上最高纪录。
分镜头
高端会所拉客户
麦道夫加入高端犹太人俱乐部,揣摩投资者心理,受邀的投资者才能成为公司客户。麦道夫从不解释投资策略,如果你问得太多,他会拒绝接受你的投资。一些犹太老人称麦道夫是“犹太债券”,能给出8%至12%的投资回报,而每年如此,不管金融市场形势如何。
宰熟
麦道夫连50年交情的老友照样欺骗。95岁高龄的俱乐部成员、服装大亨卡尔·夏皮罗是此次骗局的最大受害者之一,他认识麦道夫近50年了,曾邀麦道夫参加他的95岁生日宴会,和他一起旅行,甚至带他的曾孙玩。
悲惨下场
审判麦道夫的法官陈卓光说,他没有收到麦道夫的朋友或家人写来的求情信。“这很能说明问题。”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