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08日 09:52楚天金报
“你给我拍一部文艺片,但要让我女朋友当女主角,去国外参加电影节。”这个段子听起来让人啼笑皆非,但却从侧面反映了电影投资热。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票房逐年高涨,不少业外资金纷纷涌入,在“炒房产”、“炒大蒜”、“炒绿豆”之余,“炒电影”成了不少财大气粗的“金主”的选择。
业外热钱从哪儿来 证券、房地产以及煤老板
2010 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累计48.4亿元,这个数字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超越了2008年全年总和。红火的中国电影产业令众多圈外大亨也蠢蠢欲动,大量业外资金涌入。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认为,这其中大多来源于证券、房地产及煤炭行业,小马奔腾副总裁钟丽芳则表示,风险投资行业也是热钱的主要来源之一。
从目前一些业外投资人的本行来看,大致分为两种:“准”专业公司,以及为进军电影圈新开影视公司的业外商人。投资章子怡电影《非常完美》的完美时空,本是一家知名的游戏公司,另外像麒麟游戏等专业网游公司也开始涉足影业投资,根据麒麟网游《梦幻聊斋》同步配套的影视作品《画皮2》已开始筹拍。
另外一些如房地产商人、煤老板、广告商等新晋电影投资方则算是做了跨行生意。保利博纳老总于冬称:“房地产退烧之后,这些流动资本哪里有利润就流向哪里,而电影又是个很有魅力的行业。”同样的道理,股市不景气,证券行业也将目标转向了电影,电影市场逐渐成为了各行各业的资金聚集地。
个体老板们的“财大气粗”造就了投资的基础,但等待他们的大多是惨痛的教训。光线影业董事长王长田直言:“电影并不是个好做的生意,一部电影,足以令一个公司破产。”
热钱为啥进军电影圈
人群一:不明真相型
如今投资电影,十赌九输已经成为了残酷的现实,但还是有钱源源不断涌入,究竟是哪些诱惑让这么多人愿意“赌一把”?新原野娱乐传媒有限公司CEO裘华顺对越来越多的热钱涌入十分感慨:“作为专业人士,我们清楚地知道如今电影的现状,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仍以为投电影是一个只赚不赔的美差,就是因为不专业,不了解市场,很多进来的人投了一部就血本无归。”
大盛国际传媒总裁安晓芬指出,他们投资的《锦衣卫》是去年国产片票房排名第三的影片,“但仅仅是收回成本,谈不上赚钱,其实赚钱的片子没几部。”
人群二:借机捧人型
但所有业外资金的涌入都是因为“不知情”吗?除去那些想着在电影宝藏里捞一把的人,想借机捧明星、捧自己人的也不在少数。今年年初,一部集结了邬君梅和高曙光两位实力派明星的新片开机,但两人在该片中却是甘当绿叶配红花,饰演他们女儿的才是影片主角。据报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15岁少女之所以有幸担纲女一号,并非因为长相出众或实力超群,而是因为她是影片投资方、某集团董事长的女儿。
人群三:为求风光型
小马奔腾副总裁钟丽芳表示:“电影产业看似影响很大,但是相对于很多房地产项目动辄上百亿元资金投入,进入到电影领域的热钱有一些纯粹是为了挣吆喝、挣个名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电影投资一部动辄上千万,能够投身其中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花果山传媒老总刘靖认为,相对其他行业的投资,电影行业的投资并不算大,一个老板要是投资2个亿,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就算是巨资了:“就这么砸下去,能砸出多大的声响啊!简直可以说一炮走红了。”
人群四:有意转行型
当然,因真正对电影事业充满热情而跻身进来的人也不少,比如曾做风投的裘华顺经朋友引荐投资了《80后》,而另一位做风投出身的熊晓鸽也成功投资了《高考1977》、《雪花秘扇》。
由于本身就是做风险投资出身,裘华顺算是准专业。“其实电影这行的总体行情的确很好,发展空间很大,但这不仅仅局限于收益上。”如今裘华顺已经彻底转行进军电影界,成为了业外投资者中为数不多的成功人士,“不懂的人,喜欢拿钱投一部电影,而我投资的是电影这个产业。” (摘自《新闻晚报》)